義新歐:疫情下暢通貨物運輸渠道
自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,全球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產業鏈、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明顯提升。在海運、空運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,義新歐卻逆勢上漲——今年前7月開行404列發運33452標箱,發送運輸收入2.62億元,發送量同比增長211.1%。
2月10日,在通過各部門審核認定具備復工條件后,義新歐完成了春節后的首次發車——86個裝有汽車配件的集裝箱吊裝至“義新歐”中歐班列(義烏—明斯克)吉利號車板上,并于16時發車,14日后抵達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。隨后,義新歐先后成功開行了全國首趟搭載防疫物資中歐班列、全國首趟“中國郵政號”中歐班列、首趟中國至西班牙國際合作防疫物資專列,以及歐洲玩具專列、“吉利吉速物流”專列等。
義新歐的常態化運行成了也義烏廣大商戶們的福音。
“疫情發生后,需要發往歐洲的貨物受到了很大的影響。”義烏國際商貿城中的商戶張先生說,“歐洲各國的航線不是停了就是減少了航班,運輸價格也從原本的每公斤39元漲到了70元,我們負擔不起這樣高額的運輸成本。”經協商,最終貨物通過義新歐發往歐洲,“中歐班列的運輸價格至少比空運便宜50%,15天左右就可以到達目的地,是最經濟便利的運輸方式。同時,針對小商品的特性,還可以采取拼柜的方式。小商品體積小,有時候發貨量也不會特別大,一家的商品裝不滿一個貨柜,所以可以幾家商品拼一個柜,這對我們來說成本也可以下降。”張先生說。
據義新歐的運營方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,疫情以來,義新歐成了貨物發往歐洲的主要運輸渠道——“一是因為鐵路貨運裝卸是無接觸式的,在防疫上更有保障;二是運輸成本比空運低,時間又比海運短。”
同時,為實現國際物流氣象安全導航以及相關氣象信息的預報、預警和查詢,義新歐班列上安裝上了用于氣象監測“黑匣子”。通過這個“黑匣子”,氣象部門便可以實現在中歐班列上獲取溫濕度、氣壓、定位等氣象數據,從而實現對中歐班列的全程監測。根據“黑匣子”反饋的數據,氣象部門可以依據鐵路沿線主要城市天氣實況和變化趨勢,結合所運輸物品的物流特色及氣象適宜性,然后通過中歐班列商貿物流氣象服務多方共享平臺,全程監測集裝箱內外氣象環境實況。
截至目前,義烏中歐班列運營發送線已達到12條,在中歐班列沿線設立4個分支機構5個物流分撥中心,聯通了亞歐大陸37個國家和地區,成為全國運營方向最多、載重率最高、跨越國家最多、運輸線路最長的中歐班列運營線之一。